“私人定制”心脏血管 未来深圳用3D打印能办到

  “私人定制”心脏血管 未来深圳用3D打印能办到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骨科专家展示3D打印的骨骼模型。

“私人定制”心脏血管 未来深圳用3D打印能办到

  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数字外科3D打印中心,骨科专家在进行3D打印骨骼模型。

  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数字骨科中心,通过CT、核磁共振(MRI)等扫描技术,一层一层扫描病人变形或者缺损的骨关节,再在电脑上利用分析软件将获取的数据转成一个立体模型,然后再连接3D打印机。通过设定相应程序,3D打印机就会“吭哧吭哧”地打印出一个逼真的骨骼实物模型。

  如今,在深圳,这种3D打印病人器官模型的技术已普遍用于骨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的手术规划中,1:1的器官模型清晰地将病人的解剖结构呈现给医生,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生提高复杂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尽管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医学3D打印技术跟国外几乎同步,个别的领域可能还要超过他们。但是,从目前科研和临床应用来看,我国医学3D打印仍处于打印无生命的器官模型和骨骼内植物阶段,3D生物打印人体组织和器官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月14日,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并成立临床基地,这意味着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转化正在快速发展。在深圳,3D打印在临床上和研发上有哪些新进展?又还有哪些短板呢?近日,记者走进医院和企业,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深圳医学3D打印的未来发展。

  现状

  已临床应用于外科、口腔科等

  3D打印帮助医生突破医疗禁区

  走进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数字外科3D打印中心”,3台体型小但功能强大的3D打印机整齐排列在桌上,旁边还摆放着几个已打印好的骨骼实物模型样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骨科主任桑宏勋团队通过打印出来的实物模型,实现对骨骼受损部位、移位程度及走向的清晰掌握,依此了解病人的病情,并计划手术方案,从而将3D打印技术成功应用到骨折、骨科修复和畸形矫正手术中。

  “如果病人的骨关节严重缺损,按照以前的方法,可能没有办法手术或者要把关节全部换掉。但如今借助3D打印技术协助,可以实现缺损多少,就移植多少,实现了精准医疗,还可以降低手术中意外情况发生的风险。”桑宏勋告诉记者。如今在3D打印技术协助下,该团队已经完成700多例骨科手术,其中五分之一是疑难病例,包括高危的颈椎、胸椎疾病和先天性脊柱畸形等。

  对于风险高难度大的手术,术前规划非常重要。传统上,通过CT、核磁共振(MRI)等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真实的数据,是医生手术规划的基础,但得到的医学影像是二维的。如今,利用分析软件可以将二维数据转成逼真的三维数据,3D打印机可以将三维模型直接打印出来,既可辅助医生进行精准的手术规划、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又方便医生与患者就手术方案进行直观的沟通。此外,即使在治疗失败后,3D打印也可以为医患双方提供可溯源的依据。

  今年7月,桑宏勋接诊了一位70多岁的张老先生。由于颈椎痛得厉害,张老先生连吃饭、刷牙等事情都做不了,也走不了路,只能用轮椅代步。CT显示,张先生椎管狭窄严重,7节颈椎中有6节椎管发生了病变,椎管狭窄压迫颈动脉狭窄,导致他失去正常活动能力。“传统方法可以选择前路或者后路的方式进行手术,但术中要把变狭窄的椎管扩充到多大,怎么去扩,都只能全凭主刀医生的经验,连助手、护士等都不知道怎么去做这个手术,病人对于医生的手术方案和效果也不会很清楚。”桑宏勋说。而在给张老先生做手术的时候,他先用3D打印技术,打出病人1:1的颈椎模型,通过模型,清楚地知道病人椎管狭窄的程度,然后跟手术团队成员一起制定手术方案,规划把椎管扩张的范围、扩张的地方和部位,以及螺钉要植入的方向和部位等,手术中再配备导航板进行操作,最后手术很成功。术后一周,张老先生就可以站起来了。

  有着20多年脊柱外科临床经验,并在国内率先开展脊柱机器人手术和数字骨科手术的桑宏勋,十分看好3D打印技术在骨科等外科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3D打印在术前规划、术前教学、术中的导航和导板以及术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桑宏勋说,3D打印与临床结合,使得临床手术更加精准,实现量体裁衣,度身定做,解决了许多临床上的各种难题。

  目前,在临床上,深圳不少医院已经应用或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技术包括生理、病理模型3D打印,个性化导航导板3D打印、个性化植入物打印等。其中,深圳艾科赛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个性化导航导板3D打印已通过广东省3类临床医疗器械准入的审批,这也是我国被批准临床应用的首个3D打印个性化导航导板,进一步推动了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医疗借助于3D打印技术,正带来医疗领域的巨大变革。如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数字外科3D打印中心,3D打印技术应用到颌面外科、整形烧伤科、口腔科等临床上。南医大深圳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朱雄翔告诉记者,在烧伤整形领域,3D打印已经实现了器官再造和修复重建。对于一些先天性缺耳的病人,医生以3D打印的耳朵模型为对照,取自体肋部的软骨“雕”成跟另一只几乎一致的耳朵,并植入皮肤下,等软骨与皮瓣长成一体,再行移植手术,把新长出的耳朵移植到耳朵缺损位置,实现耳朵再造。2015年,港大深圳医院整形外科团队就实施了深圳首例以3D打印辅助的耳廓塑型的再造手术,帮助一位右耳廓先天发育不全9岁女孩“长”出新耳朵。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