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市场:双向剖析增材制造产业现状

OFweek3D打印网 中字

  市场更迭不断 行业或将“改朝换代”

  据最新行业分析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为41亿美元,包括软件、设备、材料和服务,其中打印设备占46.5%,包括个人和工业。工业应用主要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美国市场占有率为40%。美国工业级的3D打印机销售在汽车和机器人行业的销售中占三分之一,到2020年这一比较将达到42%。 2017年,美国将是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占全球销售总额的42%,美国和欧洲将主导金属3D打印市场,中国继续以原型机和消费者市场为主。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3D行业的主导经营者是3DSystems和Stratasys。通过收购,3DSystems和Stratasys成为全球最大的两家3D打印巨头,业务覆盖整个3D打印产业链。根据销售值计算,2014年两家的占比是34%。现在,中国的3D打印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3D打印的核心组件和材料仍需从海外进口。中国的3D打印市场规模近46.5亿美元,到2018年,市场规模的平均增长将达到40%,数额200亿人民币。

  但最近,整个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科技巨头惠普进行了公司分拆计划,分拆后的另一家公司将会带着其最新研发的MJF(多射流熔融3D打印技术)进入3D打印市场,准备与3Dsystems和Stratasys一较高下;日本的工业巨头东芝最近也披露研发了最新的工业级3D打印技术,而且还特别向公众推出了最新的两款产品,而且他们宣称打印速度可达目前增材制造速度的10倍以上,这也足以与惠普相较;在惠普、东芝之后,曾经一直主导世界电脑和软件产业的巨头苹果公司和软件巨头微软也都相继宣称将踏足3D打印产业。

  相比这些巨头的产业背景,运营资金和客户链等方面,3Dsystems和Stratasys远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而且最近这两家公司也都出现了一些经营问题:作为3D打印领域的两大行业巨头,Stratasys和3D Systems公司上季度的收入都有所下降。这昭示出一丝前景黯淡的意味。2012年到2014年生机勃勃的景象,似乎已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尘埃。

  正如奥本海默公司分析师霍尔登 路易斯所说的那样:“两家大公司一直在不断投资,自以为会保持线性增长。现在他们失去了这种势头,猛然发现自己的摊子铺得太大了。”所以,目前这两大巨头的地位岌岌可危,如果再不采取行动的话,曾经的“艳阳”或将成为昔日的“余晖”!

  结语:总之,增材制造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看,都处在发展的初期的阶段,未来仍需要时间去磨砺,其前景虽无限美好却又充满荆棘。也许正如业内分析人士所说:“从长远来看,这些机器拥有光明的前景,增材制造可以实现很多减材制造做不到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被广泛采用的。不过,这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