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的3D打印为什么普及没有想象中快

太平洋电脑网 中字

在电脑上用设计软件画好模型、转换成可打印文件,一键唤醒3D打印机的喷枪,便能利用塑料、光敏树脂抑或金属一层一层地堆叠出实物。这不只是用微波炉大小的桌面级3D打印机制作玩具或模型的场景,工业巨头们已开始尝试利用工业级3D打印设备直接生产最终使用的零部件。

“革命性”的3D打印为什么普及没有想象中快

但在3D打印行业从业者及分析师眼里,这项“革命性”技术的价值及其对传统生产流程和观念的“破坏性”还远没有发挥到极致。“在用3D打印做出最终零部件这件事上,才刚刚开了个头。”目前3D打印的应用市场正从设计环节的原型制作上升到定制化工具的生产制造阶段,但要实现用该技术批量生产最终零部件尚有一段距离。

根据安永(EY)去年对全球范围内900家公司的调研报告,只有8%的企业将3D打印纳入公司战略高度,16%的企业认为该技术很重要,但仍在评估其重要性。被称为颠覆性技术的3D打印已诞生30年,其普及为什么没有想象中快?

与传统的切削加工“做减法”不同,3D打印(增材制造)逆其道而行,通过逐层增加材料的方式制造三维实体物件。无需切割、钻孔或后续机械加工,3D打印具有快速成型、高度灵活、节约成本的优势。它并不在乎几何图形有多复杂,相反,越复杂的结构可能由于镂空越多,用料越少、成本更低,这与传统生产恰恰相反。

3D打印应用的发展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制作-工装夹具的制造-打印最终零部件,层层推进。目前,最大的应用领域仍然是原型制作,也就是借助3D打印缩短产品设计循环,加速推向市场。Stratasys认为,目前市场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拐点,最终零件生产开始起步。到2019年前后,3D打印在最终零件生产的应用将超过工具制作的应用。

除了打印设备本身的运营维护费用之外,3D打印材料高昂的价格,一直是阻碍该技术普及的重要原因。在美国,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逐渐从原型制造过渡到定制化工具的生产制造,相比于美国等成熟市场,3D打印在中国的应用滞后,仍大量停留在概念性的原型设计阶段,用户对于打印材料的价格敏感性也就更高。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