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增材制造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力争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我国的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阶段已从研发转向产业化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程序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增材制造作为助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作为产业升级和技术转型的方向。
我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工业强基实施指南(2016-2020)》等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都将增材制造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而《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则是根据增材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需求所编制,对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专门的指导意义。
增材制造政策保障
其中,《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根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对23家企业在2015-2017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统计,2016年总产值为20.3亿元,同比增长87.5%,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0.5%,增材制造的产业规模已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涌现出了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华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2015-2017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数据来源:赛迪智库)
目前,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为核心,中西部地区为纽带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增材制造技术的生态链(主要包括逆向工程、软件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系统提供商、材料五个部分)初步形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生态链的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存在关键技术滞后、创新能力不足、商业模式不成熟、产业规模化程度低等问题,尤其材料和服务提供商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
增材制造技术的生态链
首先,新材料作为增材制造生态链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据报道,目前我国只开发出钛合金、高强钢等30余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而且金属材料成形品的物理性能不稳定,镍基合金、钴铬合金、光敏树脂、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尚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而发达国家一家公司就能开发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材料,如美国Stratasys公司有120余种增材制造专用材料,3D Systems公司也有60余种。
其次,国内增材制造技术生态链的服务提供商,在技术和服务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在美国,GE通过全球并购实现从增材制造应用向增材制造装备及服务供应商转变,Stratasys、3D Systems、Exone也在打造增材制造的产业链条;在德国,除了Voxeljet、EOS等增材制造企业本身就在完善自己的服务提供商链条外,西门子也涉足了增材制造服务提供商的布局。反观国内,多数企业仍停留在通过搭建3D打印服务云平台为其他价值链提供服务,很难作为产业的引领角色来引导产业发展。
笔者认为,增材制造技术集合了大规模生产的高效和手工生产的灵活等优点,能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代表了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持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中国的增材制造产业链正在日趋完善,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
作者:吴星星